2023-2029全球工业微型传感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2022年全球工业微型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亿元,2018-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接近亿元,未来六年CAGR为%。从核心市场看,中国工业微型传感器市场占据全球约%的市场份额,为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之一,且增速高于全球。
随着国内企业产品开发速度加快,随着新技术和产业政策的双轮驱动,未来中国工业微型传感器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预计到2029年中国工业微型传感器市场将增长至亿元,2023-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22年美国市场规模为亿元,同期欧洲为亿元,预计未来六年,这两地区CAGR分别为%和%。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按收入计,2022年液位传感器市场份额为%,预计2029年份额将达到%。
1、我国高端 传感器的未来发展如何?
行业景气,各种子产品参与企业很多汽车传感器主要是指汽车测量系统中的前端元件,可以将输入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数据信号。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传统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在两个子领域都有更多企业参与布局。传统汽车传感器行业中,龙头企业有:苏澳传感器、宝龙科技等。在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中,虞舜光学、德赛四维、经纬恒润等公司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截至2021年底,SUO传感器拥有13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7项。公司与蔚来、Xpeng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上海汽车、吉利汽车、江铃汽车等汽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具有客户资源优势。2022年2月,苏澳传感器宣布计划进一步收购MEMS芯片制造商卫龙科技。但受疫情影响,相关事宜的推进有所延迟。
2、我国 传感器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技术不成熟。一是本土企业规模小,受国外产品冲击严重。我国从事敏感元器件和/123,456,789-0/研制生产的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有1300多家,但科研生产综合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很少,仅占总数的10%左右。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是非常严重的。国外传感器产品国内代理商数百家,使得国外商品在国内传感器市场占据主要份额。二是技术重复跟踪,自主技术创新少。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参考国外元器件进行加工,自主研发的产品很少,自主创新能力很弱。
国内传感器企业长期以来按照依赖国外技术的惯性发展,在技术上形成了“外强中干”的局面,不仅失去了高端产品的市场,也直接导致了其能够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甚至相当一部分国货只能模仿别人的样子,即便如此,由于技术水平较低,仿制产品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如人意。